2012/2/8 19:09
喝起來就更加濃郁了,那味道和鼻子里的香氣二合為一,無論的味道,濃度,還有咸味都融合得天衣無縫的。
這是蘸料,其實并不辣,不過很多廣東人一看見紅色就怕了,退掉的倒是有不少!
我喝了一碗又一碗,吃了一碗又一碗,奇怪了,為什么羊肉湯見到的大部分都是羊的肚,羊腸,羊肺,一塊肉都翻不到的?
這時,終于找到一塊肉了,吃進嘴巴里,啊,原來還是內(nèi)臟好吃,還是內(nèi)臟夠香。
不過越香,越好吃的東西,脂肪和膽固醇應該也絕對超標了。
這時還來了一盤粉蒸羊肉,墊在底下的是地瓜,粉蒸肉是吃起來軟滑的香味,而這粉蒸羊肉,除了肉質(zhì)本身的香味以外,還有一股很濃郁屬于羊身體的味道,深深的鎖在肉里面,一咬的生活就散發(fā)出來了,而且還久久難以散去,那種感覺有點像運過大狗的電梯,當人再次走進去時,雖然狗已經(jīng)不在了,但狗的那股味道依然悶在電梯里一樣。
在學營養(yǎng)學的時候,老師曾經(jīng)講過一個關于中醫(yī)和西醫(yī)的區(qū)別,中醫(yī)是以扶正為主,所以見效比較慢,西醫(yī)是以去邪為主,見效快,殺病毒,殺細菌,同時也殺細胞。
因為中醫(yī)是見效慢,療程長,往往就治了一半就放棄,藥喝過了一次就懶得再煮了,所以很多時候人們都會懷疑它的效果,就好像喝這樣一鍋滋補的羊肉湯,到底補在哪里,養(yǎng)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雖然喝完以后“暖lovelove”,但在重慶就幾度的天氣底下,風吹過還是會冷的,如果從暖身的角度來說,收干擾的因素太多了。
究竟應該如何去驗證它的效果呢?
這時候,有一位前輩就說了:要看這鍋湯到底補不補,就看大家等一下去廁所的頻率,如果這頓飯都沒有人上廁所,那就證明這鍋湯很補了。果然,那頓飯基本上也沒有什么人中途上廁所的,連下午也沒人去找?guī)?,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了,不過看來這鍋湯還真的是有點效果呢。
有時候我們在外面吃飯,總是會有一些經(jīng)驗老到的老人家告訴我們一些奇門八怪的土辦法,這些方法在教科書上并不一定都找得到,但的確就是有效。
以后去喝補湯的時候,我想我也會去偷偷的統(tǒng)計一下有多少人上廁所!??!
哈哈,那不是要坐在廁所旁邊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