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5:39
餃子擺放的講究
年三十包的餃子,不僅形制上有講究,就連擺放也有定規(guī)。首先是不能亂放。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比粘0溩?,橫排豎擺,皆隨其意,年三十包的餃子則不行。
山東等地蓋簾子要用圓形的,先在中間擺放幾只元寶形餃子,然后繞著元寶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層擺放整齊,民間俗云“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規(guī)定,蓋簾無論大小,每只蓋簾上只能擺放99個,且要布滿蓋簾。因此,只能靠調(diào)節(jié)餃子的間距和行距來實現(xiàn),謂之“久久福不盡”。
關(guān)于這個習俗,民間傳說中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個貧困的山村,有一戶人家很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到了年三十這一天,家里沒有白面,也沒有菜,聽著四鄰的剁菜聲,心急如焚。無奈,只好向親友借來米面。和好面后,又胡亂弄了點雜菜湊合成餡,就包起了餃子。因為面是借來的,所以包的餃子就格外珍貴,擺放時,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齊,也很美觀。剛剛從天庭回來的灶王爺看了很高興。同村有個財主,家有萬貫家產(chǎn),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慣了,根本不把餃子放在眼里。大年三十這天用肉、蛋等料調(diào)餡,包成了餃子,亂放在蓋簾上。不料餃子下鍋煮熟后,一吃味道全變了樣。豬肉餡變成了蘿卜菜。而那戶窮人的餃子卻變成了肉蛋餡的。原來,是灶王爺對財主家包餃子的態(tài)度很不滿意,為了懲罰他,就把兩家的餃子給暗中調(diào)了包。第二天,這事便在村里傳揚開來。從此,人們再忙,年三十的餃子也要擺放得整整齊齊,以討個“圈福”的口彩。
但是在黑龍江部分地區(qū)的農(nóng)家,餃子卻不能擺成圓圈。據(jù)說把餃子擺成圓圈,會使日子越過越死。必須橫著排成行,這樣方能使財源四通八達地涌來。
相關(guān)講究
大年三十不僅要包餃子,也要吃餃子。俗語云:“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闭f明年夜飯的餃子是親人團聚的象征。這天的餃子,要在除夕的時候吃,不僅有家人團聚之意,又取更新交子之義。除夕吃餃子的習俗,由來已久,至少在元明時已經(jīng)形成?!睹鲗m史》就記錄過過年吃餃子的食俗?!拔甯稹?,吃水點心,即扁食也?!焙蠼?jīng)傳承完善,便形成了后世民間除夕吃餃子的習俗,以為辭舊更新之義。除夕夜的餃子,是伴隨著辭舊迎新的鞭炮的響聲,將餃子下入沸騰的鍋內(nèi),煮熟撈出后要先供諸神、列宗,然后伴著其它食品吃餃子。
年三十夜煮餃子也有講究。燒火用的柴草,要用豆秸稈或芝麻秸稈,寓有火越燒越旺,來年的日子像芝麻開花一樣節(jié)節(jié)高。鍋里煮餃子,不能用鐵鏟亂攪動,要順著一個方向,貼著鍋沿鏟動,形成圓形,與擺放餃子之義相同。在山東東部,煮的餃子一般要故意煮破幾個,但不能說破、碎、爛等忌語,而要說“掙”了或“漲”了。因餃子內(nèi)有菜,菜諧音“財”,故餃子“掙”了,是“掙財”,圖個吉利,討個口彩,以增加除夕夜的歡樂氣氛。在甘肅中部一些地方,除夕夜煮餃子時,還要加入少許面條共煮,同食,美其名曰“銀絲纏元寶”。面條要細,餃子要包成元寶形,喻意長壽發(fā)財,也是圖個吉利,寄托人們的美好希望。
吃餃子時,也有俗規(guī)。第一碗要先上供,奉先祖,供諸神。這上供的餃子也有講究,河北民間有“神三鬼四”之說。就是給諸神上供3碗,每碗3個;給列祖列宗上供用4碗,每碗盛4個餃子;唯有灶王爺最不受尊敬,上供只上1碗餃子,碗里只盛1個,但有的人家過意不去,就隨便盛幾個。有的地方,餃子端到供桌之后,家里老人還要虔誠地念上一段禱告式的順口溜,如:
一個扁食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