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2:48
初加工食材讓煲湯變得更鮮美
肉類
一般我們在煲湯時候用到的肉都會進行“飛水”,即冷水下鍋,將水燒開,將血沫汆出,去掉肉腥味,讓湯更加清甜。
如果是新鮮的雞或者新鮮的豬肉,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喜歡去選擇是否飛水;但如果是骨頭,就建議都飛水,去其血水,讓湯煲起來更加清澈。
切忌開水下鍋,否則肉類表層蛋白質(zhì)迅速凝固,里面的腥氣和血水就被“完美封存”在食材當中——想想,那樣的湯能好喝么?
內(nèi)臟
一些內(nèi)臟部位的處理方法上,除了要更加仔細清洗之外,會有一些差異。如豬肺,反復(fù)沖水洗凈。將豬肺切成片狀,用手擠,洗去豬肺氣管中的泡沫。
然后再用“白鍋”(即不加油的炒鍋),放切片之后的豬肺反復(fù)翻炒至微黃,就能用來煲湯。豬腳豬尾,建議在煲湯前加入姜來一起汆燙,去其腥味。
如果用到雞爪來煲湯的話,汆燙之后,就去掉雞腳甲,去掉雞腳甲是讓雞腳里面的膠原蛋白更加容易在湯里面析出。
瓜菜類
煲湯的時候,偶爾會用到瓜菜類的材料。
有些一般洗凈就可以了,而瓜的話,有些瓜需要去皮,如節(jié)瓜、絲瓜等;但是有些瓜的皮本來就有一定的食療價值,或者是帶皮的瓜更加有風味,就不用去皮,如水瓜、冬瓜、佛手瓜等;如果用的是干品瓜菜,如菜干、蘿卜干這些來煲湯,需要先在清水中浸泡20-30分鐘左右,然后沖洗備用。
如果不泡水就直接使用的話,在煲湯的時候,這些材料都會吸水,很可能一瓢水倒進鍋里,最后只剩下可憐巴巴的半鍋湯。
藥食同源類
紅棗:一般習慣認為紅棗核比較燥熱,會增加紅棗的溫性,所以廣東人煲湯,都會去了
田七:如果是用于保健的湯水,田七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油稍微炒一下,讓其性質(zhì)溫和;如果是用于藥用,就不需要處理。
杜仲:將杜仲放入鍋里,加淡鹽水用微火翻炒,再用于煲湯。這樣處理是讓杜仲的藥效更加容易在湯里析出。
木耳:選擇干品來煲湯比新鮮的好,因為新鮮木耳中有一種叫做“卟啉”的物質(zhì),容易讓人在曬太陽過后出現(xiàn)“植物日光性皮炎”這種癥狀,因此建議吃干品。
有些材料,都會分生熟、制過沒有制過、炒過沒有炒過。如生地、熟地,前者是新鮮干品,后者是經(jīng)過蒸制,兩者雖然是同一種植物,但是制作不同,性質(zhì)也就不同,生地是用于涼血清熱,而熟地則用于溫補補血。
何首烏與制何首烏:前者是何首烏新鮮干品,后者是何首烏經(jīng)過黑豆汁制作,沒有制過的何首烏能潤腸助排便,而制過的何首烏是用于烏須發(fā),固發(fā)補腎。
一些材料會用炒來減少其涼性,如決明子、酸棗仁等,這些本來性質(zhì)比較涼的材料,經(jīng)過炒制之后,就能減少其涼性,使其更加溫和,適合日常煲湯保健。
煲湯的加水量和調(diào)味時機
對于普通的肉類食材和藥食同源的食材共同入湯,或者加入了一些葉菜類的蔬菜時,可將水加至九成滿。而對于蘿卜等含有水分比較多的食材,則需酌情少加水,因為食材內(nèi)部也會析出大量水分。
煲湯燉湯都不宜加熱水,因為熱水會把肉的蛋白質(zhì)封鎖住,影響蛋白質(zhì)從湯里面析出;另外廣東湯一般很少加蔥、料酒、醬油來煲湯,而且不用過早加鹽,等湯好了,準備喝之前再加適量的鹽來調(diào)味即可。
另外,喝湯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像滋補、平補類的湯水,如果患有感冒的話,切忌飲用。喝湯最好的時候是在飯前,但如果是滋補類湯水,就適合早上空腹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