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2:50
大凡自然界里的動物,冷血動物除外,在體內都燃燒著一把生命之火,如果沒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
對于人體來說,正常之火是恒溫在一定的范圍內的,如果此火過于亢烈,那就是不正常之“邪火”。
按邪火出現的部位,中醫(yī)有將其分為三把火的。第一把火稱“上焦火”,泛指人體偏上部位的火熱癥狀,如頭昏、咽喉腫痛等;第二把火稱“中焦火”,如胃脘不適,臟腑疾患引起的煩熱口渴等;第三把火稱“下焦火”,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邪火之統稱。
然而也有的中醫(yī)師認為此類三把火的劃分太籠統,他們則按照臟腑開竅部位分類,將“邪火”分為心火、肝火、肺火、胃火和腎火。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干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肝火產生的原因主要在情志,上了肝火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壓不住火、老想生氣。有調查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尤其是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續(xù)的時間也更長。鼻扇氣喘稱“肺火”,表現為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胃火患者一般除了嘴里有味以外,還有大便干燥、口苦、打嗝等問題。腎火表現癥狀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