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2:32
這樣想來,加堿煮粥實在是得不償失。
說玉米粥應當加堿的理由,是因為玉米中的煙酸(也稱尼克酸)這種B族維生素是結(jié)合狀態(tài),不易被人體吸收。如果加堿,就能把它釋放出來。在過去只吃玉米沒有其他東西吃的時候,人們比較容易發(fā)生煙酸缺乏,故而在某些地區(qū)提倡煮玉米粥加點堿。這樣,煙酸倒是足了,維生素B1和B2就被犧牲了。因為玉米里面 B1和B2不少,人們只要吃不加堿的玉米餅就能補充回來。
然而,時代變了,說法也該改變。如今有幾個人天天除了玉米粥玉米餅不吃其他東西呢?魚肉類中的煙酸都相當豐富,面食中的煙酸也不少。營養(yǎ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國人的煙酸供應還比較充足,而維生素B2倒是普遍不足,維生素B1也有部分人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往玉米粥加堿,不會對膳食營養(yǎng)平衡產(chǎn)生任何好的作用。
至于很多人往綠豆粥中加堿,更是暴殄天物。豆粥中本來B維生素含量大大高于大米粥,加入堿會把這個好處破壞掉。豆皮中還富含多酚類物質(zhì),它們也會因為堿而改變結(jié)構。
那么,很多人又會問:我不加堿,粥怎能粘稠好吃呢?方法其實很多。你可以放一小把糯米,也可以放一勺燕麥,或者加入一點皂角米,都可以增加粘稠度。這樣做,不僅不損失營養(yǎng),還能更好地享受天然谷物的清香美感。
最后要說的是,食物在人體代謝之后是成酸還是成堿,和它本身加了醋還是加了堿毫無關。
用途二:做各種面食、點心要加小蘇打,讓它們疏松、柔軟、可口。從自發(fā)粉到蛋糕粉,從油條到蘇打餅干,從蛋糕到玉米餅,大多都放堿。
原理:小蘇打和酸式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產(chǎn)生氣體,令面點多孔。同時,堿也讓淀粉更容易烤熟或蒸熟,原理和煮粥一樣。
鑒別:加堿的面食疏松多孔,但沒有發(fā)酵產(chǎn)生的香氣,或者只有香精的香氣。加堿過多時,面食會帶上一點黃色,加得不均勻時更明顯。
用途三:做各種肉類要加小蘇打,從沾水牛肉、水煮肉到肉丸子,這個技術總是很受歡迎。水產(chǎn)品如蝦和魚丸也可以用。
原理:由于肉類蛋白質(zhì)的等電點一般在弱酸性條件下,這時候肉的吸水性是最差的。如果加堿,就能讓肉類蛋白質(zhì)帶更多的電荷,讓肉和水的親和能力加強。這樣,一斤肉能吸進去三兩水,自然會變得更加柔嫩。肉變得膨大了,成本也就降低了。
鑒別:加了堿的肉基本上吃不出肉絲兒來,連是什么肉都幾乎吃不出來,特嫩,嫩到省牙的程度。
營養(yǎng)利弊分析:
很多人把烹調(diào)加堿的做法奉為經(jīng)典,認為是民族傳統(tǒng),烹調(diào)妙招。另一些人則認為加堿破壞了糧食里面寶貴的維生素——不論是維生素B1還是B2,這兩種常常會發(fā)生不足的維生素,都會在堿性條件下?lián)p失慘重,甚至破壞殆盡。
也有人爭辯說,喝碗加堿的粥,吃塊加堿的點心,就算沒有維生素又怎樣?因為加堿烹調(diào),粥煮得更粘更軟,面食更疏松,對于胃病患者有好處,特別是胃酸過多那種。但另一部分人認為,這樣烹調(diào)的主食,不僅維生素損失過大,而且因為容易消化,血糖上升過快,糖尿病人和高血脂病人不宜食用。
所以,看來做主食是否要加堿,還要看個人的體質(zhì)狀況,不可一概而論。面食的道理也是一樣。胃病的人吃點蘇打餅干是好的,糖尿病人就未必好了。
做肉食也是一樣,堿會破壞肉類當中十分豐富的多種B族維生素。但是,如果能夠用水來充數(shù),讓人們在一餐中少吃點肉,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歸根到底,要不要吃這加堿的飯菜,自己看著辦吧。喜歡維生素的就少吃,喜歡柔軟口感的老胃病,不妨吃點兒。但無論如何,要明明白白地吃,別吃了注水肉堿面粥還不知道。
煮粥放堿對于預防慢性病沒有任何助益。加堿只會讓粥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對糖尿病人不好。加堿還會讓粥的鈉含量大大上升,對于預防高血壓也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