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8 18:46
4.過食海鮮——導致秋乏
海鮮食品含有一種叫谷氨酸鈉的物質(zhì),也就是味素的主要化學成分,它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鈉進入人體后經(jīng)轉(zhuǎn)化可合成δ-氨基丁酸。 δ-氨基丁酸是一種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zhì),生成不足,容易引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過度興奮,如出現(xiàn)狂躁或者抽搐。但是生成過多就會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抑制作用,使人 昏昏欲睡。
5.過多攝入含色氨酸食物——導致秋乏
色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它可以促進大腦神經(jīng)細胞分泌血清素。血清素具有抑制大腦思維活動的作用。因此攝入色氨酸含量較多的膳食,人就容易產(chǎn)生疲倦感和睡意。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小米、 牛奶 、香菇、葵花籽、黑芝麻、黃豆、南瓜籽、肉松、油豆腐、雞蛋等。
6.運動后大量喝酸性飲料——導致秋乏
人體經(jīng)過劇烈或大量運動之后,體內(nèi)便會積累較多的乳酸,此時大量喝酸性飲料,就會使體內(nèi)酸性代謝產(chǎn)物積聚,使人疲勞感加重。這時合理的方法就是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為最佳。
秋乏吃什么好?
1.荷葉粥
制法:用砂鍋煲粥,以荷葉做鍋蓋,荷葉不接觸水面。待荷葉煮軟了塌下來,再換一張新的荷葉,直到粥熟。
功效:荷葉是平性的,不涼不燥,其味苦澀。它是藥中之淑女,潤物細無聲,不勉強從正面著力,故無傷身之慮。它去暑熱不靠寒涼,而是以苦味入心, 平息心火。心為血之府,心火一平,血熱自消。它健脾胃也不靠補益,而是以澀味入肝,升發(fā)清陽。清陽既升,水濕得化,濁陰乃降,解除了脾胃之困,自然就改善 了脾胃的功能。
2.參芪粥
制法:可選用黃芪15克,黨參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紅棗2個,大米100克。先將薏米、扁豆炒至微黃,紅棗去除核,用清水洗凈 黃芪、黨參并放入沙鍋內(nèi),加清水煎汁。藥汁好后,去除藥渣,將炒薏米、炒扁豆、紅棗肉、大米一同放進藥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本粥能補中益氣,健脾去濕,對于春濕天氣出現(xiàn)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者尤為適宜。
3.大棗糯米粥
制法:山藥400克,薏苡仁500克,荸薺粉100克,大棗50克,糯米2500克,白糖250克。將薏苡仁淘洗干凈,山藥打成粉。用薏苡仁、 糯米、大棗入鍋煮粥,煮至薏苡仁開花,糯米熟爛時,將山藥粉撤入鍋內(nèi),邊攪邊撒,約隔20分鐘后,將荸薺粉撤入鍋內(nèi),攪勻,停止加熱,將粥盛入碗內(nèi),每碗 加白糖25克。每次食1小碗,每日2~3次,溫熱食。
功效:補益中氣,健脾除濕。適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乏力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