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4:01
荔枝山藥粥
配方:干荔枝肉50克,山藥、蓮子各10克,粳米50克。
制法:將前三味加水煮至酥,再加入淘凈的粳米,煮成粥。
功效:溫腎健脾,固腸止瀉。
用法:每日1次,臨睡前食用。
芡實點心
配方:芡實、蓮子、淮山藥、白扁豆各等份,白糖適量。
制法:將上四味共磨成細粉,加白糖、清水少許拌勻蒸熟即可。
功效:補腎溫脾,固澀止瀉。
用法:每日1~2次,每次食50~100克,連服數(shù)日。
茯苓粉粥
配方:茯苓細粉30克,粳米30克,紅棗7枚。
制法:先將粳米、紅棗加水適量煮粥,粥將成時,加入茯苓粉,用筷子攪勻煮沸,加少許白糖調(diào)味。
功效:健脾滲濕,調(diào)中止瀉。
用法:每日1~2次,可作早晚餐食用。
薯蕷湯
配方:淮山藥30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紅糖10克。
制法:上藥水煎頓服。
功效:補脾滲濕止瀉。
用法:每日1劑,頓服。
八寶飯
配方:薰米50克,白扁豆50克,蓮子肉(去心)50克,紅棗20個,胡桃仁50克,龍眼肉50克,糖青梅25克,糯米500克,白糖100克。
制法:將前三味泡發(fā)煮熟,紅棗泡發(fā),胡桃仁炒熟,糯米蒸熟備用,在大碗內(nèi)涂抹一層豬油,放入青梅、龍眼肉、棗、核桃面、蓮子、白扁豆、薏仁米,最后放熟糯米飯,再上蒸鍋蒸10分鐘,把八寶飯扣在大圓盤中,再用白糖加水熬汁,澆在飯上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補腎化濕。
用法:可作點心服食,一次不宜多食。
黃芪山藥蓮子粥
配方:黃芪100克,山藥100克,蓮子肉(去心)100克。
制法:將上三味洗凈共煮粥。
功效:健脾益胃止瀉。
用法:可作早晚餐服食。
萊菔雞金粥
配方:萊菔子9克,雞內(nèi)金6克,淮山藥粉50克。
制法:萊菔子與雞內(nèi)金先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再加入淮山藥粉煮沸成粥,白糖調(diào)味即可。
功效:順氣消食,健脾止瀉。
用法:每日1劑,趁熱服食。
神曲粥
配方:神曲15克,粳米100克。
制法:將神曲搗碎,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入粳米,再加水適量,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健脾消食。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食。
胡蘿卜湯
配方:鮮胡蘿卜2個,炒山楂15克。
制法:鮮胡蘿卜與炒山楂以水煎湯,加紅糖適量即可。
功效:順氣消食,化積止瀉。
用法:每日1劑,可連用3~5日。
豆花煎雞蛋
配方:扁豆花30克,雞蛋2個,鹽少許。
制法:將雞蛋打入碗中與扁豆花拌勻,用油煎炒,撤鹽末少許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化濕止瀉。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可連服5~7日。
黃瓜葉速溶飲
配方:鮮黃瓜葉1000克,白糖500克。
制法:將鮮黃瓜葉加水適量,煎煮1小時,去渣,再以小火煎煮濃縮,至將要干鍋時?;穑鋮s后拌入干燥的白糖粉,吸凈煎液,混勻,曬干,壓碎,裝瓶備用。
功效:清熱利水,健脾止瀉。
用法:每日3次,每次10克,以沸水沖化,頓服。
鮮馬齒莧粥
配方:鮮馬齒莧50克,粳米50克。
制法:將馬齒莧洗凈切碎,與粳米同入砂鍋,加水800~1000毫升,煮成菜粥,適當(dāng)調(diào)味。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止瀉。
用法:可作早晚餐服食。
扁豆花茶
配方:扁豆花60克,茶葉12克。
制法:將扁豆花炒焦,與茶葉同煎取汁代茶飲。
功效:清熱化濕止瀉。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頻飲。
菠蘿葉飲
配方:菠蘿葉30克。
制法:以水煎服。
功效:清熱利水止瀉。
用法:代茶飲用。
生姜泡茶
配方:生姜9克,綠茶9克。
制法:上二味以開水沖泡即可飲用。
功效:辛溫散寒,固腸止瀉。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頻飲。
姜橘椒魚羹
配方:鯽魚250克,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
制法:生姜片、橘皮、胡椒用紗布包扎后填入鯽魚肚內(nèi),加水適量,小火煨熟,加食鹽少許調(diào)味。
功效:溫中散寒,健脾利濕。
用法:空腹喝湯吃魚。
紅糖醴
配方:黃酒50毫升,紅糖10克。
制法:上二味以小火煮沸,待糖溶化后,?;?。
功效:溫中散寒。
用法:每日1劑,趁熱頓服。
炮姜粥
配方:炮姜6克,白術(shù)15克,八角茴香、花椒少許,粳米30克。
制法:將炮姜、白術(shù)、花椒、八角茴香裝在紗布包里,放入鍋中加水先煮20分鐘,然后下粳米煮粥。
功效:溫中健脾,散寒利濕。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溫月艮。連服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