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05
玉米進口受阻700元價差
有國內研究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由于大豆單產收益低于玉米等農作物,今年黑龍江地區(qū)大豆減少面積約為1000萬畝,其種值面積主要轉移給玉米。所以長期來看,玉米種植面積加大,對供應方面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張智先表示,自去年以來,國內玉米市場持續(xù)漲價,但在價格方面,依然較國際玉米有優(yōu)勢,這也是影響中國玉米進口的直接因素。
北京中期6月22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外玉米的價差在700元/噸左右。如果實現免稅,國外(美國)玉米的進口價約在2459元/噸,與國內南方港口玉米現貨價2400元/噸稍有價差。
“如果減免關稅,隨著后期國內外玉米價差的拉低,則大量進口玉米有望實現,屆時可借用外來玉米調控國內市場?!睆堉窍确治鲋赋?,不過,國家也面臨一個風險,那就是玉米會否成為另一個“大豆”,所以在放開關稅這個問題上可能會比較慎重。
多位分析人士稱,上月海關進口玉米數據表明,我國正在積極拓展進口玉米來源,目的是掌握進口玉米價格的主動權。較為引人關注的是,5月進口的玉米約有四分之三來自緬甸。
“進口玉米可以有效緩和國內玉米市場供求,抑制國內玉米價格的上漲預期。但由于進口玉米價格存在價差,難以對國內玉米市場構成太大的壓力。”張智先認為,今年玉米進口將在去年155.8萬噸基礎上有小幅上漲,但絕不會是美國谷物協(xié)會預計的5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