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為你介紹艾蒿營養(yǎng)與選購,以及艾蒿的9種做法。
艾蒿,別名:冰臺、遏草、香艾、蘄艾、艾蒿、艾﹑灸草﹑醫(y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shù),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并有少數(shù)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托葉或極小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于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藥,有溫經(jīng)、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
選購技巧
1、正品艾草比較高大,桿粗,葉厚。
2、野艾矮小,且有座地現(xiàn)象,只有扎堆的才會有稍高的幾根。
3、正品艾草葉不但厚,而且頁面背部白絨稍厚,有絨毛。
4、野艾不但葉薄,頁背面基本沒有白絨,只有一層薄薄的青絨。
5、整體來說正品艾草看上去比野艾白。
6、野艾草則青色為主。
7、最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正品艾草晚上所有葉子會閉合,所以純陽,有點像花生葉,或者含羞草。
8、野艾則沒有這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