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5:36
誠心、愛心和孝心
韓國粘糕,也被稱為“米糕”,是用蒸熟的糯米粉團制作而成,它在韓國傳統(tǒng)飲食中可稱得上是節(jié)日食品的“臺柱子”,例如孩子的第一個生日、婚禮,以及六十大壽(在韓國的 傳統(tǒng)理念中,六十歲大壽意味著人生的一個新開始)等,人們制作并吃粘糕,以祈求平安。
雖然韓國粘糕在英文中,也被稱為“米糕”,但它與西方糕點相比,制作方法完全不同。韓國粘糕使用的原料是糯米粉而非面粉,里面既沒有加入黃油,也沒有牛奶、雞蛋等原料。根據(jù)所使用的其他食材不同,韓國粘糕共有三四百種之多,這些食材包括谷物、大豆、花生、紅棗、艾篙、南瓜、芝麻和香櫞等等。
韓國粘糕的制作過程也多種多樣,不過大多數(shù)還是非常傳統(tǒng)的方法:
首先,將糯米研磨成糯米粉。接下來的一個步驟,可根據(jù)所制作粘糕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有些人喜歡將糯米粉弄濕后,直接放入陶罐內(nèi)蒸熟;另一些人則喜歡在糯米粉中加入適量熱水,然后揉成糯米團,之后,再將揉好的糯米團蒸或煮熟。然后,可將蒸熟的糯米團敲打成一定造型,或者油煎。
其他諸如給粘糕涂抹上各種顏色,或點綴上一些顏色豐富的食物的過程,則可制成各種各樣的特色韓國粘糕來。
韓國粘糕,在韓國傳統(tǒng)歷史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據(jù)考證,在韓國吃粘糕幾乎是和吃谷物的歷史一樣長,早在中國三國時期之前就已存在。據(jù)說粘糕里還含有誠心、愛心和孝心的含義,節(jié)日送禮不能缺了粘糕,尤其送娘家禮中不能缺;搬家的時候,還有做粘糕分給鄰居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