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8:03
月餅又稱胡餅、小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逐漸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xiàn)了以胡桃仁為餡的胡餅。據(jù)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如今五仁月餅是各式月餅中最為著稱的,因餡中有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而得名,有圓滿和諧的寓意。五仁月餅吃起來松脆芬芳,滿口都是堅果特有的清香,讓人百吃不厭。記憶中童年那時的五仁月餅中是幾乎找不到仁的,有的只是用橘子皮制作的“青絲玫瑰”,真正的青絲是青杏的干絲,玫瑰是加糖浸泡過的玫瑰花醬,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連一仁都難覓芳蹤,何況如此精貴的青絲玫瑰呢……,又是一年中秋來臨,提前買好了各色干果,多做了些五仁餡,想著做些廣式的,再做一些酥皮的,這樣既節(jié)約了時間,還能品嘗到不同風味的月餅,一餡兩吃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