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6:30
原料:
面粉(白面)、酵母、雞蛋、花生油、白糖、水。
做法:
1、用純雞蛋液和花生油加白糖按一定比例打勻,加上農村自制的神仙引子(就是酵母),再加入面粉,手工和成光滑的面團,然后用包袱之類的蓋著保溫(以前沒有保鮮膜),擱在農村的大炕上餳發(fā)。
2、等面膨脹發(fā)起來了,然后使勁揉面,揉的時間越長,用的力氣越大烙出的餅口感越好,切面的蜂窩越均勻,無大氣泡。
3、然后把面捂上再次餳發(fā)。這次面膨脹后才算徹底餳發(fā)好了。這次直接把面揉好,分割成大小均勻的面團,然后搟成一個個厚薄均勻的餅胚子,最后平攤在大炕上餳發(fā)。餅上面全部蓋上包袱,這樣可以有效的保溫。農村的火炕平實一般都是熱乎的,溫度適宜,所以面餅胚很快就會餳發(fā)好。
4、等到餅胚一個個長高了,變厚了,掂在手里輕輕的,這時候的餅就可以下鍋烙了。
5、等鍋里的面餅散發(fā)出香味了,一手持鏟子,一手扶餅,翻過來再烙另一面。正反兩面都均勻上色了,烙餅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其實這時的餅已經熟透了。
6、為了美觀,最后還要加一道工序,那就是滾邊,就是給餅邊上色。
7、戴上線手套,因為這時的餅很燙手,但是又不能等餅涼了再滾邊,講究的就是一氣呵成。一般滾邊是在另一個鍋內,兩只手同時夾住好幾個豎放一排擠在一起的餅,慢慢地在鍋內一邊倒手,一邊滾圈,手不離餅,餅不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