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3 09:21
昨晚下班回家之后,我用雞蛋、奶粉、面粉、糖和酵母,揉了一個面團,準備飯后和兒子一起做小花果。
其實我早想到這周要過七月七了,本想應應景,趁著上周末,正兒八經(jīng)做回巧果和面餅的,可巧那兩天碰上了壞天氣,這人懶的時候,啥都可以成為偷懶的借口,最終,計劃中的七夕巧果就因為壞天氣而沒做成。
這臨到過節(jié)了,想想明年的七月七孩子還能在家里過,后年就說不準了,忽然又動了和兒子一起玩面團做花果的心思。
這季節(jié)的室溫高,發(fā)面很簡單,晚飯后,面團已經(jīng)餳發(fā)好了。聽了笛子的話,面團揉得很硬,可做起來還是有粘到模具。揉面、切面、擠面、磕果子,我和兒子一起說說笑笑玩玩,很是開心,孩子他爹幫我們拍下了很多樂呵耍寶的生活畫面。
面果子其實做得并不精細,最后用烤箱烤了兩盤,簡單省事,九點半收工。
烘出來的小花果不如烙出來的好看和誘人,但味道香香甜甜的還不錯,但其實這些并不重要。
和孩子一起,體驗了動手的快樂,找尋到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已經(jīng)足夠了。
記錄一下,2012年七夕。
原料:雞蛋、奶粉、面粉、糖、酵母。
做法:
1、揉面、切面;
2、往模具里壓面團,磕果子;
3、放進烤箱里烤熟。
磕出來,左邊是鳳凰,右邊是蓮花,蓮花有點粘模具了。
對成功的作品自我欣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