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4:39
我們這里方言稱鴨子為“鴨巴”,讀的時候,“鴨”字拖長音兒,“巴”念輕聲。第一次見這種小小的貝類,我家那位告訴我這叫“鴨巴食”。據(jù)說過去在海邊,這玩意兒都是給鴨子當(dāng)食兒的,人不稀罕。這種貝殼一是個頭小,二是殼太薄。
搜索了一下,我們本地稱為鴨巴食的這種小貝殼,因為殼薄,被稱為薄殼,學(xué)名尋氏肌蛤,生活于鹽度較高的外灣或島嶼的灘涂中,群聚生活,常成片粘連在一起,用足絲附著在泥沙中。因為形似鳳眼,也被稱之為叫“鳳眼”。
我曾經(jīng)在美食博客中看到過其他博友介紹這貝類,據(jù)說用一種叫金不換的香草炒食,風(fēng)味最佳。我們這里少見這種香草。很多人買來薄殼清洗干凈后就是水煮一鍋,閑暇的時候,像嗑瓜子一樣,一盤接一盤,上癮,拿不下嘴兒。所以也有人稱薄殼為海瓜子。
我這次只用油和蔥姜爆炒了薄殼,因為殼太薄,所以只需翻炒幾下,貝殼張開,馬上出鍋,吃起來是清甜鮮美,突出了薄殼的原汁原味。您若是喜歡重口味的,可以做成麻辣或醬爆啥的。
說實話,雖說薄殼肉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但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因為它太小,而且清洗起來特麻煩。小小的薄殼經(jīng)常是足絲纏繞在一起,一團一團的,帶著大量的泥沙。反復(fù)清洗,還是洗不凈泥沙。而且比起其他的貝類,我個人認為鮮度不夠,味道略顯單薄。喜歡的人說,吃薄殼,吃的不是內(nèi)容,吃的就是個味兒。要是沒耐心,您還是算了吧。這貝類,看似不起眼,不過離海遠的,還真是不容易見到和吃到。最近市場上的薄殼很多,價格大約10元錢3斤。昔日的鴨子食兒,現(xiàn)在竟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休閑小食。
原料:薄殼、蔥、姜。
做法:
1、薄殼清洗干凈,瀝干水分;
2、蔥切粒,姜切絲;
3、起油鍋,爆香蔥姜;
4、下入薄殼大火翻炒;
5、烹入料酒,加一點點鹽調(diào)味兒,薄殼張口馬上關(guān)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