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5:28
脾胃氣虛--黑魚蛋湯
黑魚少刺,適合小朋友們吃。
原料:
黑魚一條、蔥末5克、姜片5克、鹽10克、胡椒粉5克、蒜粒10克、豬油15克、雞蛋2只打散備用。
做法:
黑魚入饈,多見于烹調報刊,但關于其食療作用卻鮮為人知。其實,民間(特別是福建、廣東)常用來治療各種疾病,且烹調簡單,功效卓越,有一定實用和推廣價值。
黑魚之所以能治病,這與它的營養(yǎng)價值有關。據(jù)分析:每lOOg黑魚肉中含蛋白質19.8g,脂肪1.4g,還含有18種氨基酸,如組氨酸,3-甲基組氨酸等,還含有人體必需的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含有330國際單位)。適用于身體虛弱,低蛋白血癥、脾胃氣虛、營養(yǎng)不良,貧血之人食用,西廣一帶民間常視黑魚為珍貴補品,用以催乳、補血。
其實,黑魚入藥,由來已久,古藉中多有記載。如《滇南本草》載:“大補血氣,治婦人于血癆癥,煅為末服之。又煮茴香食,治下元虛損”。《醫(yī)林纂要》載:“補心養(yǎng)陰,澄清腎水,行水滲濕,解毒去熱”。中醫(yī)認為,黑魚性寒味甘,具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等功效,主治水腫、濕痹、腳氣、痔瘡、疥癬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