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10:15
竹筍選
到新鮮好吃的,清甜爽脆,選到不好的,味道苦澀纖維又多,是兩極鮮明的強烈對比。那要怎樣才能百里挑一,買到一根鮮嫩可口的竹筍。 說起竹筍的挑選,我家領(lǐng)導(dǎo)可有經(jīng)驗了。他的家鄉(xiāng)是有名的馬蹄筍之鄉(xiāng),在村里,幾乎家家或多或水都有自己的竹林,毛竹筍,馬蹄筍,金竹筍等五六種食用筍都能在村里找到。童年就是在溪邊和竹林間度過,閑來無事,想打打牙祭就和同學(xué)到溪上釣些小魚,或到山上挖點竹筍。說起挖筍,那真的是技術(shù)活,因為埋在土里的竹筍才好吃,沒有澀味,而筍尖冒出地面的竹筍口感會大打折扣。我跟著他們?nèi)ネ谶^一兩次筍,我愣是怎么都看不出腳下的泥土和邊上的泥土有什么區(qū)別,除了土就是落葉,但他們彎著腰,時不時用腳踩下,用鋤頭挖下,就能從看似平整的泥土下挖出個筍來。他們那里最多最常見的是毛竹筍,最好吃的是馬蹄筍。
毛竹筍是最常見的食用筍,冬季,春季都可挖采,但以3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的春筍品質(zhì)最好。立春過后,雨水充沛,不及時挖采就會冒出地面,筍殼呈青色,俗稱“出青”,出青的筍纖維變租,味道帶澀。而完全埋在土里的竹筍,殼呈棕黃色,肉質(zhì)細膩,口感清甜。所以一根大的毛竹筍,因其各個部分鮮嫩程度不同,可分段食用,嫩頭切去直接清炒或煮湯喝,也不會有澀味;出青部分可經(jīng)水煮浸泡后再紅燒或用來制作筍干或腌筍,各有風(fēng)味。
因為竹筍出土后老化速度加快,所以筍出土后要盡快食用,不宜存放,如果不馬上食用,可以先剝殼放水里煮透后浸泡備用。
再看另一種---馬蹄筍,又名綠竹筍,筍殼光滑無毛,體型較小,因為形似馬蹄,故稱“馬蹄筍”,6—8月為盛產(chǎn)期。這個品種的筍筍肉色澤潔白,口感細膩清脆、鮮甜可口,可直接煮熟食用,是食用筍家族中的上乘珍品。剛出土的馬蹄筍切塊直接用清水煮,無需任何的味精和調(diào)料,只放少許鹽和糖味道就已經(jīng)非常清甜可口。馬蹄筍的水分含量約占94%,含有活躍的活性酶,出土后接觸到陽光和空氣,筍纖維就迅速老化,失去鮮甜滋味和水分,口感會大打折扣。
選馬蹄筍可五個字概括:矮,粗,彎,白,黃
1)要選個頭比較矮且粗壯,筍底部較寬的,筍形呈牛角形有彎度,則肉多;修長直立的則肉少。
2)筍肉潔白如雪,纖維較細。
3)用指甲輕摳筍的截面,可以輕易摳出小坑的筍,肉質(zhì)鮮嫩,可食用部分較多,剝掉和切掉的那是銀子呀。
4)筍殼光滑無毛,黃中帶棕,筍尖黃黃沒出青者比較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