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2:46
時下,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不斷豐富和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對于餐桌上的山珍海味、雞鴨魚肉不再情有獨鐘,健康第一的觀念,又令粗糧和野菜大行其道。粗糧的好處太多了!專家說粗糧里的植物纖維能促進腸蠕動,疏理腸胃,加強代謝,活化血管,因此一周至少應吃3次。但是要注意,如今時尚的粗糧已不是當初窮人們吃的那種狀態(tài),而是經(jīng)過改良的粗糧細做,否則不僅難以令刁鉆的城市人入口,更有礙營養(yǎng)的吸收。而在自然界中生長的野菜不僅吃著香甜可口、清淡味美,而且營養(yǎng)非常豐富,蛋白質(zhì)和各種氨基酸、胡蘿卜素,維生素A、B、C,鉀、鈉、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較高,不失為延年益壽的保健食品。
粗糧野菜三樣粥
粗糧自不可少三樣粥:小米粥、老玉米粥、黑米粥。小米粥養(yǎng)胃,黑米粥補血,玉米粥有防癌作用。而且東北的粗糧都是一年一造,營養(yǎng)自然比廣東一年三造的豐富。古話有云:“五谷為養(yǎng)”,天天吃精制大米,糖分高,就須時常搭配一些粗糧,粗細均衡才是健康。
清代李漁說:“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以其漸近自然也?!碑斈晟钐锕ё右苍浴耙安藴p肥法”成功減肥,令野菜在白領(lǐng)麗人中人氣大旺。野菜,無污染,而且營養(yǎng)價值大多高于普通蔬菜。
常言說得好“家菜不如野菜香,野菜當菜又當糧”。野菜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食用傳統(tǒng),它與勞動人民結(jié)下了深厚的感情。記得孩提時家鄉(xiāng)農(nóng)村的父老們,將榆樹葉、山桃葉、花椒葉、馬齒莧等樹葉、野菜曬干儲存,作為生活的補充,幾乎家家戶戶都用玉米面與桃葉拌在一起,摻上一點鹽,蒸出一鍋桃葉餅子,這就是一天的主食。一旦到了荒年,真可謂是“糠菜半年糧”。
野菜不僅吃著香甜可口、清淡味美,而且營養(yǎng)非常豐富,蛋白質(zhì)和各種氨基酸、胡蘿卜素,維生素A、B、C,鉀、鈉、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較高,不失為延年益壽的保健食品。野菜還具有多種防病祛病的保健功能。在古代醫(yī)學中就有大量用野菜治病的例子。
野菜的吃法很多,可清炒、煮湯、做餡,其營養(yǎng)豐富,物美價廉,而且在防病治病和抗癌方面也有突出療效。春季常食用的野菜主要有以下幾種:
薺菜:春天摘些薺菜的嫩莖葉或越冬芽,焯過后可涼拌、蘸醬、做湯、炒食,薺菜水餃、薺菜餛飩是春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另外還可以做成鮮美的薺菜粥。
薺菜營養(yǎng)豐富,里面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和維生素C,而且鈣、鐵的含量也比較高。具有清肝明目、中和脾胃、止血降壓,利尿解毒等功效。
馬齒莧:它的吃法有很多種,焯過之后炒食、涼拌、做餡都可以。比如,馬齒菜炒雞蛋,蒸馬齒菜餡包子,或煮點清熱止痢的大蒜馬齒菜粥。
馬齒菜不僅是天然佳蔬,還是天然良藥。馬齒菜肥嫩多汁,性寒微酸,具有清熱利尿,止痢消炎,解毒療瘡等功效。它含有豐富的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胰島腺分泌胰島素,調(diào)節(jié)人體糖代謝過程、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此外,它還含有一種叫做3-W的不飽和脂肪酸,能一直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生成,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蕨菜:蕨菜營養(yǎng)豐富,它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卜素等。它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的根、莖、葉、苗皆能入藥,具有安神、降壓、利尿、解毒、逐濕、驅(qū)蟲等功效,可治痢疾、腸炎、頭暈、失眠、高血壓及關(guān)節(jié)炎等。
蕨菜吃起來鮮嫩滑爽,素有“山菜之王”的美譽。蕨菜的食法很多,炒、燒、煨、燜都可以。在現(xiàn)代菜譜中,用蕨菜烹調(diào)出的名菜有木須蕨菜、海米蕨菜、肉炒蕨菜、脆皮蕨菜等多種。蕨菜葉呈卷曲狀時,說明它比較鮮嫩,老了后葉子就會舒展開來。
需要注意的是,蕨菜中含有一種名為“PT”的有害物質(zhì),含量極微。所見蕨菜的嫩葉才來后,最好用鹽腌漬兩次,把絕大部分“PT”破壞掉,就無害了。
香椿:又名香椿芽,營養(yǎng)豐富。據(jù)測定:每100克椿菜中含蛋白質(zhì)9.8克,鈣、磷、維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均名列前茅。還含脂肪、粗纖維、鐵、胡蘿卜素、尼克酸以及香椿素,有特殊的芳香氣味,食之鮮美可口,耐人品嘗。
香椿的吃法很多,可涼拌、可炒、可煎,還能腌著吃。椿菜還可入藥,古醫(yī)書記載,椿菜性寒,具有澀腸止血、健胃理氣、殺蟲固精等功效?,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椿菜煎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都有明顯的抑制和殺菌作用。民間有椿菜治病的驗方:椿菜燙后用醬油拌食,能開胃、去氣滯;與粳米、麻油制成椿菜粥,可治腸炎、痢疾、痔腫等等。
食野菜不但調(diào)劑人們的口味,有利于人們的健康,對于城市居住的人們,還可以通過挖野菜鍛煉身心,享受室外的清新空氣,體驗大自然的風光,有百益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