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2:19
營養(yǎng)學家指出,雖然不少人很重視吃早餐,但往往用餐不科學。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把牛奶雞蛋當完美早餐
如此搭配,蛋白質(zhì)、脂肪的攝入量是夠的,但卻忽略了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科學的早餐應該是結構均衡的早餐,其中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應該在12∶28∶60,谷類食物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2.剩飯剩菜當早餐
剩飯剩菜隔夜后,特別是蔬菜會產(chǎn)生亞硝酸鹽(被認為是一種致癌物質(zhì)),吃后會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危害。
早餐要盡量吃新鮮的食物,前晚吃剩的蔬菜盡量別吃。對于剩余的其他食物,一定要保存好,以免變質(zhì),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食物要加熱透。
3.上班途中吃早餐
專家指出,邊走邊吃對腸胃健康極為不利,同時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街頭食品往往存在衛(wèi)生隱患,有可能病從口入。如果選擇街邊攤位食物作早餐,一是要注意衛(wèi)生,二是最好買回家或者到單位吃。盡量不要在上班路上吃早餐,以免損害健康。
4.各種零食當早餐
專家指出,平時肚子餓了吃點餅干、巧克力等零食是可以的,但是用零食充當每天三餐中最重要的早餐,就非常不科學了。零食多數(shù)屬于干食,對于早晨處于半脫水狀態(tài)的人體來說,是不利于消化吸收的。而且餅干等零食的主要原料是谷物,雖然能在短時間內(nèi)提供能量,但很快會使人體再次感到饑餓,臨近中午時血糖水平會明顯下降,早餐吃零食容易導致營養(yǎng)不足,體質(zhì)下降,引起各種疾病入侵。
5.為了減肥只吃“水果餐”
為了減肥而忽略早餐或僅以一個水果代替,勢必造成中、晚餐吃得過多,不但達不到減肥的目的,還會帶來健康隱患。同時,這種早餐既缺乏供給大腦能量的糖原(主食等碳水化合物),又缺乏能使人保持旺盛精力的蛋白質(zhì),時間久了會引起多種營養(yǎng)素的缺乏,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