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2:21
關于如何炒蔬菜:
在我國傳統(tǒng)的烹飪操作中,最講究熱鍋快炒,又以小鍋菜為最香。這樣既可以使蔬菜保持色鮮質(zhì)嫩可口,也是為減少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丟失。一些不太熟練的主婦們往往把炒菜時間拉得長一些,認為這樣做菜的味道要好些,這是一種誤區(qū)。
營養(yǎng)學家曾為我們做了專門的試驗,以測定蔬菜被炒的時間和維生素C流失的情況。最終的結論是:蔬菜炒的時間越長,維生素C流失得越多。
具體地說,芹菜炒5分鐘,維生素C損失12%,炒8分鐘損失21%,如果炒上12分鐘就會損失35%;青椒炒6分鐘損失13%,炒10分鐘損失 18%,如果再燜15分鐘,那損失就會高達44%。每一種蔬菜需要在鍋里炒的時間是不同的,如黃瓜下鍋翻炒幾下即可。我們在具體的實踐中可以細細體驗,積累經(jīng)驗。
關于擠菜汁:
我們在吃包子、餃子以及餛飩時,往往都要加點蔬菜摻在一起做餡,大白菜、小白菜、芥菜、韭菜等都要先切成碎末。在此過程中蔬菜中含有的大量菜汁也溢了出來。一般傳統(tǒng)的習慣是將菜汁擠掉,似乎越干越好,因為菜餡中水分太多,包起來就不成形了。但你知道嗎?這種做法就會將蔬菜中豐富的維生素流失 60%-70%,這實在是太可惜了。
這是一個矛盾,但并非不能解決,如果為了不浪費菜汁,有以下3種辦法可以參照。一是將蔬菜與豆腐干、蘑菇及肉放在一起剁切,此時蔬菜中的汁液可以滲透到餡中;二是不要擠得太干,還可適當加少許淀粉收菜汁,即使不得不擠出來的菜汁,也可以用來做湯喝,如煮餃子可以加進菜汁,做餛飩可作為湯汁;三是將擠出的菜汁代替水來和面,雖然和出來的面顏色有菜的綠色,但這不影響口感,也使營養(yǎng)不致流失。還有人嘗試著將擠出來的菜汁用開水沖泡當“茶”喝,這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總之,烹調(diào)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加工蔬菜也不例外。我國歷來講究菜的色香味,但在加工中還應兼顧營養(yǎng)的保留,如果只講究其一,而不顧其他,那就失去飲食營養(yǎng)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