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4:44
別名:馬蘭、馬萊、馬郎頭、紅梗菜、雞兒菜、路邊菊、田邊菊、紫菊、螃蜞頭草、雞兒腸(南方民間)、泥鰍串(四川)等。
每年春、秋兩季均能萌發(fā)嫩芽,抽生新枝條,植株叢生,株高30~60cm,莖直立,莖粗0.5~0.7cm。葉互生,長7cm,寬2cm左右,邊緣有疏粗齒或羽狀淺裂,或微凹,葉脈明顯,呈紫紅色或深綠色,春天摘其嫩莖葉作蔬菜稱馬蘭頭。頭狀花序,花為淡紫色或淡黃色,7月始花,10月種子成熟。瘦果扁平,深褐色,種子無胚乳,能繁殖。根著生于10~20cm的土層內(nèi),為匍匐莖,白色,無限生長,匍匐莖有節(jié),節(jié)間均能生長發(fā)芽。
馬蘭頭適應(yīng)性廣,抗寒耐熱力很強(qiáng),對(duì)光照要求不嚴(yán),在32℃高溫下能正常生長,在-10℃ 以下能安全越冬,當(dāng)?shù)販鼗厣?0~12℃,氣溫在10~15℃時(shí),嫩葉嫩莖就開始迅速生長。種子發(fā)芽溫度在20℃左右,嫩葉嫩莖的采收期主要集中在3~4月份。
馬蘭頭嫩莖葉含水分、鈣、磷、鐵、胡蘿卜素、鉀、維生素B、尼克酸等。中醫(yī)認(rèn)為馬蘭頭性味辛涼、微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痛癤療瘡、黃疸、水腫、痢疾、淋濁等癥。
性味:甘、平、微寒,無毒。
成分:含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c、有機(jī)酸。
功用:清熱止血,有抗菌消炎作用。適用于吐血鼻衄,急性肝炎,咽喉、扁桃體炎,腮腺炎和乳腺炎等化膿性炎癥。
成分分析
每100克馬蘭的營養(yǎng)成分:能量25千卡、蛋白質(zhì)2.4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4.6克、膳食纖維1.6克、維生素A340微克、胡蘿卜素2040微克、硫胺素0.06毫克、核黃素0.13毫克、煙酸0.8毫克、維生素C26毫克、維生素E0.72毫克、鈣67毫克、磷38毫克、鉀285毫克、鈉15.2毫克、鎂14毫克、鐵2.4毫克、鋅0.87毫克、硒0.75微克、銅0.13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