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13 10:05
說起大棗,至今已經(jīng)有4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它真的能稱得上是經(jīng)久不衰的養(yǎng)生佳品。既然如此,于是很多人都開始吃大棗,但是普遍的一個吃法就是直接食用,我個人覺得這中間缺少了一步,就是蒸大棗后再吃更好。
為什么這么說呢?眾所周知吃大棗不容易消化,原因主要是因為大棗中膳食纖維的含量比較豐富,明顯的高于其他常見的水果,含量約為1.9%。同時這些膳食纖維大部分都是存在于棗皮中,且是不可溶性膳食纖維,所以生吃大棗,堅硬的棗皮在胃和小腸中不能很好的被消化,容易出現(xiàn)胃部不適應(yīng)、刺痛、或者腹脹等情況。大棗應(yīng)該怎么吃?建議蒸熟后再吃最好,因為不好消化的堅硬棗皮,經(jīng)過高溫蒸煮后,可以將其軟化,就不會刺激到消化道,也會更容易消化,特別是脾胃功能差的說朋友,更建議他們要吃蒸熟的大棗。
具體的做法很簡單,講大棗沖洗干凈,褶皺之處建議用干凈的小刷子刷洗,然后放入碗中隔水蒸二十分鐘左右即可。也可以將大棗與銀耳搭配,加入少于冰糖一起燉煮,有滋補養(yǎng)陰安神的功效。
關(guān)于吃大棗還有一個問題,吃過棗肉之后,不要急著馬上將棗核吐出來,早在幾百年前李時珍就倡導(dǎo):常含棗核口行津液、咽之佳,也就是說吃完大棗不要立刻吐核,含在嘴里有助于促進津液的分泌,同時還能發(fā)揮補益的作用。但是切記兒童以及吞咽功能障礙的人,不要用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