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29 13:08
這兩天的高溫天氣,恐怕已經(jīng)讓很多人忍受不了了。炎夏的到來,氣溫升高,空氣濕度明顯增大,在室外走動或是勞作、抵抗力低的人很容易導致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失控而發(fā)生中暑。中暑后除及時采取治療外,還要注意在飲食方面的調(diào)理。
為什么會中暑?中暑是由于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人體內(nèi)產(chǎn)熱和吸收熱量超過散熱,人體溫調(diào)節(jié)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的急性疾病。對高溫環(huán)境適應能力減退,體內(nèi)產(chǎn)熱和吸收熱量超過散熱量是中暑的主要原因。
預防中暑吃什么好?
1.補充維生素:可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2.補充蛋白質(zhì):常吃些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又易于消化的食品;
3.多喝湯,多飲茶: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度,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防中暑更有裨益。
5.多吃粥:如綠豆粥、金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荷葉粥、蓮藕粥等。
6.多吃青菜:如各種豆類、瓜類、小白菜、香菜等。
7.多吃瓜果:西瓜味甜多汁性涼,是清暑解渴的瓜類之首。另外,香瓜、黃瓜、獼猴桃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
中暑了飲食要注意什么?
1.忌大量飲水: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nèi)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fā)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nèi)滯,嚴重者則會出現(xiàn)腹瀉、腹痛等癥狀。
3.忌吃大量油膩食物:大量吃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于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單純進補: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jīng)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卷土重來。
綠豆湯
材料:綠豆100克,紅糖25克。
制作:將綠豆煮爛,用勺在鍋中搗碎如泥,再以文火煮至無湯,加紅糖調(diào)味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治小兒暑熱生瘡疔。夏季炎熱時小兒常食用解暑清熱,除煩解渴之功用。
苦瓜黃豆煲排骨
材料:新鮮苦瓜500克、黃豆200克、豬排骨250克、生姜3~4片。
制作:先用清水把苦瓜、黃豆、排骨、生姜洗凈,苦瓜去核切塊,黃豆浸泡片刻;排骨切成段狀,然后一起放進瓦煲里,加入清水1200毫升(約6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1個小時,直到600至800毫升(約3~4碗水量),調(diào)入食鹽少許,飲湯食苦瓜及豬排骨。
功效:苦瓜黃豆排骨湯氣味苦甘、清潤,具清暑除熱、明目解毒的功效,民間上亦常用以治療感暑煩渴,暑癤,痱子過多,眼結膜炎等癥。
綠豆豬肚湯
材料:豬肚1只,綠豆250克,精鹽15克。
制作:豬肚擦洗干凈切成片,下炒鍋加水,精鹽同燉。綠豆洗后,另用沙鍋加水(水要沒過綠豆),煮至開花,撈出豆殼,連湯汁一并倒入炒鍋內(nèi),用溫水煨半小時。聞香氣四溢便可食用。
功效:豬肚細滑,豆香濃郁,通汗解暑。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除了飲食外,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tǒng)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