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4:10
中醫(yī)認為,秋天主燥,燥邪當令。若燥邪致病可以出現(xiàn)口干、鼻干、咽干、干咳、皮膚干燥等,因此應多吃一些潤肺生津食品。特別是對于婦女來講更應如此,因為中醫(yī)講男屬陽,女屬陰;男主精,女主血,燥邪易傷陰血,婦女若感受燥邪,易出現(xiàn)閉經、月經錯后、月經量少、產后虛弱、產后奶水不足、婦女更年期綜合癥等。上述疾病,均圍繞著經、胎、產、哺乳等方面,而維持經、胎、產、哺乳生理功能的,又是沖、任、督、帶四脈,其中又以沖、任二脈直接關系到婦女的月經、懷孕、生育等生理功能。沖任二脈又與肝、腎、脾、胃有密切關系,所以藥膳療法,就必須從調補著手。
青春期
青春期女子由于丘腦下部和垂體的調節(jié)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秋季若不注意食療保健,容易引起功能失調性月經紊亂,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月經周期或經期長短不一,流血量異常。此期的飲食原則為:飲食起居要有規(guī)律,避免延誤用餐或饑飽不均;保持充足的營養(yǎng),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入;多食富含鐵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食療方:柿餅3個,紅棗10枚,山萸肉15克。先煎山萸肉,取汁一大碗,再與柿餅、紅棗同煮熟即成。月經期每日1劑,連用3~5日為一療程。本方具有補肝益腎,養(yǎng)血攝血之功。適用于腰膝酸冷,崩漏帶下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