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21 16:18
初秋養(yǎng)生更關鍵,夏天炎熱的天氣剛過去,很多朋友還被夏末煩悶的天氣所困擾,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夏秋交替的養(yǎng)生要點,初秋養(yǎng)生注意這5個要點!
初秋運動宜舒緩
適量的戶外運動可以促進脾氣運化、改善胃口。進入末伏天后,濕熱仍比較重。因此,戶外運動要以出微汗為宜,切忌大汗淋漓,運動健身時要堅持適量原則,不可做劇烈運動,宜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等舒緩的運動,最好選擇早晚天氣涼爽時進行。鍛煉的同時,應注意補充水分。
防暑降溫要繼續(xù)
“秋老虎”發(fā)威時,暑氣更加逼人,人們防暑降溫仍要繼續(xù),以防中暑。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或在高溫環(huán)境中久留。外出應打傘、戴遮陽帽,做好防護措施。要及時補充水分。如果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冷敷頭部,飲用清涼飲料,服用人丹等緩解癥狀。如果是體弱多病、老人兒童,應立即送醫(yī)院救治。
穴位按摩好處多
根據中醫(yī)理論,從立秋到秋分即為長夏,此時余暑未消,有秋老虎發(fā)威之說。暑濕之邪很容易傷脾胃,引發(fā)各種疾病。通過穴位按摩療法,可幫助人們降服秋老虎。
健脾要穴有足三里和陰陵泉;補肺氣潤肺陰的主要穴位有肺俞、膻中、中脘、氣海等穴;可以祛燥潤肺的護肺要穴有魚際、迎香、合谷等穴;具有除燥去火作用的穴位有太沖穴、內庭穴、合谷穴等穴;預防感冒的保健要穴有風池穴、大椎穴、肩井穴、足三里等穴。
以上穴位人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的按摩,重要的是每天堅持揉按幾分鐘,定能起到相應的作用。
空調使用要適度
末伏天天氣依舊悶熱難耐,吹空調降溫要適度,以免出現(xiàn)腹痛、吐瀉、腰肩疼痛等癥狀。不可盲目貪涼,切忌直吹,可將溫度設定在25℃~26℃??照{開放時間不易過長,晚上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
長處于空調環(huán)境可喝點姜湯,姜湯具有以發(fā)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能有效防治“空調病”。如果有慢性病如哮喘、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
末伏飲食有講究
立秋后,天氣仍然較熱,綠豆湯、荷葉粥、蓮子粥、各種新鮮蔬果等清熱解暑類食物依然不可少。但飲食也不要過于清淡,鴨肉、魚、豬瘦肉、海產品、泥鰍等肉類既清熱又有補益作用,可放心食用。
秋后雨水多,濕熱交加易傷脾,容易出現(xiàn)飲食不化、倦怠、惡心等癥狀,飲食應注意養(yǎng)護脾胃,應適當多吃山藥、芡實、小米、赤小豆、豇豆等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為防止秋燥引起“上火”,可適當添加如銀耳、梨、藕、烏雞、豬肺、豆?jié){、蜂蜜、核桃等滋陰潤肺的食物。
初秋吃什么食物能養(yǎng)生
1、雞肉
雞肉性溫,味甘,有溫中、益氣、補精、養(yǎng)血的功效。無論氣虛、血虛、腎虛,皆宜食之。民間對氣虛之人,有用黃芪煨老母雞的習慣,更能增加補氣作用。因為老雞脂肪較小,消化力弱的人也容易吸收,不會虛不受補。
2、黑豆
黑豆也是一種不容錯過的強效補血食物。黑豆含有花青素、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我國古時向來認為吃豆有益,尤其是黑豆可以生血、烏發(fā),黑豆的吃法隨各人之便,產后可用烏豆煮烏骨雞。
3、豬肝
豬肝內含大量鐵質、蛋白質、維生素、肝糖、肝素等營養(yǎng)成分,是補氣血的佳品。適量吃豬肝有助調理氣血、提高人體造血功能,預防佝僂病以及缺鐵性貧血的出現(xiàn)。
4、山楂
山楂具有很好的開胃消食的作用,除此之外還能夠起到活血行氣的效果。專家推薦愛美又愛健康的你每天喝一杯山楂茶,因為山楂有明顯地降低血清膽固醇、降血壓、利尿、鎮(zhèn)靜等功效??梢詮娦摹⒃黾庸诿}血流、擴張血管、讓面色紅潤??梢哉f山楂是每個女人都該吃的“好臉色”食物。
5、黃鱔
中醫(yī)認為黃鱔性味甘,溫,歸肝、脾、腎三經,有補益氣血、溫陽益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這種食物經常服用能夠有效的補氣益血,對于強健筋骨以及保健肝臟效果也是很好。而鱔魚搭配豬肉吃,藥效更好。
6、紅棗
俗話說:要使皮膚好,粥里加紅棗。紅棗的營養(yǎng)十分豐富,特別是維生素C,每百克棗肉中含380-600毫克,比柑橘的含量高7-10倍,比含維生素C著稱的辣椒還要高出3倍,故有“維生素C丸”之稱。唐代食醫(yī)孟詵亦云:大棗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所以,氣虛者宜用大棗煨爛服食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