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19
提起此次出征奧運會餐館服務的65名烹飪專業(yè)大學生,帶隊老師對他們的評價是——功夫個個了得。
當初選拔時,評委的考試題目是15分鐘內(nèi)炒一盤500克的土豆絲,包括切、炒、裝盤、清理爐灶,土豆絲必須做到6至8厘米長,1至2毫米粗。
最后,王德叢同學完成的“作品”,每根土豆絲都6厘米長,1毫米粗,色澤晶亮。這樣的“奧運規(guī)格”,讓評委豎起了大拇指。
北京奧運會提供的餐飲中,70%是西餐,20%是亞洲菜,10%是清真食品。相對于中餐,西餐的制作會簡單一點,對刀功的要求也不是很高,胡均力說,讓這些高手切點蔬菜做沙拉,絕對綽綽有余。
不過,葉老師卻在前期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廚師們還將面臨新的考驗——語言交流。
直接給葉錦奎安排工作的,都是外國人,他們是負責奧運餐飲的愛瑪客公司從全世界招聘來的200多名經(jīng)理,所有廚師都需要根據(jù)他們的指令來工作。準備什么原料,多少份量,刀法上有什么要求,用什么原料腌制,全部用英語交流。
51歲的葉錦奎,目前能掌握的英語還限于“早上好”,許多還是來之前臨時抱佛腳學會的,這次卻要和老外實際演練,困難可想而知。“三天下來說的英語,比過去三年說的都多?!?/P>
雖然廚房為每個小組都配了1至2名大學生志愿者做翻譯,但是葉老師發(fā)現(xiàn)碰到一些餐飲專業(yè)術語,許多翻譯還是不準確。老葉覺得,真要把工作做好,還得自己和老外直接溝通。
聽到這個消息,李鑫和胡均力兩位老師也緊張起來。“過兩天要給學生培訓的內(nèi)容改一下,理論知識減少,重點強化英語?!币晦D(zhuǎn)身,兩個小伙子又自言自語道:“這兩天要多練練?!?/P>
浙江商職院為此次奧運服務,特別趕制了一本《服務奧運實用手冊》,從食品衛(wèi)生到常用英語對話,滿滿70頁,全部都是中英文雙語指導,僅西餐里用得著的器具就有70多種。
這些內(nèi)容,大學生崔帥全都熟悉了一遍,“中西餐的調(diào)味料我也全記住了”。他告訴記者,他還要了解一些有名的中國菜的英文名,像“宮爆雞丁”的英文翻譯之義是“雞肉在酸辣醬中”,咕佬肉則被譯為“豬肉在酸辣醬中”。
據(jù)報道,光翻譯成英文的中國菜名就達到了2000多個。在已經(jīng)確定的“奧運食譜”里,包含了兩道浙江菜——西湖醋魚和東坡肉,不知道這兩道菜的英文翻譯,我們的浙江廚師會怎么向外國人介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