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45
安全擔憂加重 25國家和地區(qū)限制進口日本食品 給中韓貿易帶來商機---
先是一股日本奶粉的瘋狂搶購潮,緊接著"日本制造"的食品成了燙手山芋,各國紛紛豎起了牌子--"禁止入內".
其實,對于食品,日本是個不折不扣的凈進口國,出口量較小,只占其GDP的0.15%.而這次日本地震,恰恰又擋住了日本食品出口的半邊大門,面對各國的卻是一股食品大舉進入日本的潮流。
荷蘭合作銀行發(fā)布報告稱,日本地震繼續(xù)對其他國家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報告稱,盡管有多大影響還不清楚,但是伴隨著食品安全的擔憂以及供應短缺,日本出口將受限,進口增加將是顯而易見的。其中,對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而言,受益最大的當數水果和蔬菜。
市場
日本生產食品
從喜愛到恐懼
"市民不斷搶購奶粉,曾有顧客一口氣花一萬港幣買了八十罐,場面震撼!"韓國《朝鮮日報》此前曾援引旺角一家超市員工的話說,他們購買的都是日系品牌奶粉。超市架子上,明治、雪印已經銷售一空,擺放在旁邊的森永也所剩無幾。由于現場一時涌入太多人,店方還請求警員出面維持秩序。
不過,對日本食品的這股熱鬧勁很快就隨著核危機的不斷擴大迅速消退了,消費者接下來打出了"淡定牌".
"以前日本產的嬰幼兒奶粉賣得特別好,但自從日本大地震之后,來買日本奶粉等食品的消費者越來越少。目前,超市中的大部分日本食品已經入庫封存了,今后一段時間也不會再進口產自日本地區(qū)的任何食品了。"王府井百貨商場地下超市一位銷售人員這樣說。
日本地震后曾引發(fā)了香港市民對日本奶粉的搶購潮,如今儼然成了不理不睬。
日本料理澄清
原料都是土產
如果說日本奶粉不是大家都能叫得出來的,日本料理則是不少顧客都光顧過的,日本核危機殃及到國內料理店時,他們忙澄清的說辭是"我們的東西可不是日本造的".
北京松子料理店經理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我們店的海鮮本來就沒什么是從日本進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