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24 09:46
授權(quán)原創(chuàng)博客:大炒勺
未經(jīng)作者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摘編——美食天下
“河粉”也叫“沙河粉”,最早還叫做“水河粉”或者就叫做“水粉”。這種粉最早產(chǎn)于廣州的“沙河鎮(zhèn)”,是由客家人所發(fā)明,大約相傳有近兩百年的歷史。
“沙河粉”的原料主要以大米為主,先用石磨把大米加水磨成米漿,水用的是白云山的天然礦泉水。制作方法為,把磨好的米漿經(jīng)過蒸制成皮,然后切條進行烹制或拌食即可,其實,就和北方的涼皮或粉皮是一樣的。
工業(yè)化以后,開始把鮮粉皮進行干制加工銷往海內(nèi)外,由于“沙河粉”的質(zhì)地精良,因此深受海內(nèi)外華人的推崇,使它名揚四海。直至今日,凡是有華人的地方,所有的粵菜酒樓里都有這道美食。
“沙河粉”最早都是用鮮的,當(dāng)年如離開廣州便很難吃到,除非請高人到店里來制作。我記得小的時候在廣州吃沙河粉,人家都是現(xiàn)蒸現(xiàn)賣的,要多少師傅都是現(xiàn)炒給你吃,而目前干制的沙河粉口感沒有那時的鮮皮吃起來口感好。
“沙河粉”可用蔬菜炒、海鮮炒,而最著名的就是用牛肉炒。這種用牛肉炒制的方法,最講究的是用爆炒,制作起來快捷味香濃。如火力掌握的好,會使牛肉吃起來有燒烤的感覺,炒好后牛肉干爽但很滑嫩,吃完一碟河粉后盤中絕無半點湯汁,因此大家把它叫做干炒,“干炒牛河”也便由此而得名。
我買了幾回超市里出售的干的沙河粉,可吃起來總不是那個味兒,并且粉的質(zhì)量也不一,有的很糟,有的很硬,還有的吃起來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怪味兒,好像大米發(fā)了霉的感覺,總之,不好吃!
既然是吃貨又喜歡在閑暇時鼓搗美食,我還特別喜歡回味小時候吃過沙河粉和其它廣東點心的那種感覺,逐漸的開始一有機會去高級酒樓請客,凡遇到店里有名師便不放過,總是殷勤的向人家套近乎。每次都讓值班經(jīng)理把師父叫到包房里又點煙又斟酒,嘴里還不住的夸師父菜做的地道,呵呵!其實主要是為了向師傅了解一些做菜的技巧。
后來交了很多朋友,除了向師傅們請教再加上平時自己瞎琢磨,時間久了也摸索出一二,反正像不像三分樣,呵呵!近幾年吃的都是自己做的炒河粉,口感味道還都說得過去,朋友們到家品嘗吃了也都說好,弄得我修煉的快成了半仙兒了!
只要有空閑,做起飯來精神頭兒可足了,常是邊做邊想著菜炒好后的那美妙的味道,還止不住的咽口水,不覺中一股饞勁兒便油然而生。做飯既是一門兒藝術(shù)又可以大快朵頤的來解饞,勸君常下廚試試吧親愛的朋友們,呵呵!
這道家庭“自制干炒牛河”的主要做法如下。
原料:
精制米粉100克、小麥澄粉50克、綠豆淀粉50克、鹽1克、清水150ml。
配料:
牛肉片100克、韭黃50克、甜菜條30克、京白條100克、胡蘿卜條20克、洋蔥條20克。
調(diào)料:
鮮醬油20克、老抽5克、蠔油20克、紹酒15克、黑胡椒粉0.5克、味精1克、蘇打粉0.5克、淀粉5克、烹調(diào)油適量。
做法:
一、漿制牛肉:
1-4、先往牛肉里放少許蘇打,一般100克牛肉放大約0.3至0.5克蘇打只需一點點就可以,然后再加15-20克清水用手抓勻靜置10分鐘,十分鐘后往肉里滴入幾滴醬油,再放入10克蠔油,放好蠔油再撒少許黑胡椒粉。
5-7、牛肉里再滴入幾滴紹酒反復(fù)的用手抓勻,最后撒入少許淀粉再次用手抓勻,把肉抓至粘稠使調(diào)料充分的吸收到肉里即可,然后倒入少許油腌制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