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28 09:33
授權原創(chuàng)博客:大炒勺
未經(jīng)作者許可,不得轉載或摘編——美食天下
在開篇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樟茶鴨的來歷。樟茶鴨與清代名臣丁寶楨有著密切的關系。清代名臣丁寶楨曾是清代晚期的三朝老臣,與慈禧太后的交情也不錯,特授予太子少保銜,很受慈禧的器重。他在四川任巡撫時常為慈禧太后捎去一些地方上的特產(chǎn),他知道慈禧對吃很講究,還把四川最優(yōu)秀的廚師選派到宮里,專為慈禧改善和調劑飲食。
相傳,丁寶楨在四川任上時,曾選派成都人黃晉臨到宮里伺候慈禧太后的膳食。黃晉臨是當年成都的名廚,他在清宮御膳房為慈禧當差時,將宮廷里的熏鴨用料,改為用四川的樟樹葉和茶葉,他熏制出的鴨子,味道奇香,與宮里原來的做法大為不同,他的手藝也深受慈禧的賞識。他做出的鴨子皮酥肉嫩,色澤深紅油亮,具有特殊的樟茶香味兒。黃晉臨在晚年告老還鄉(xiāng)之后,把“樟茶鴨”的制法帶回了四川老家。目前,“樟茶鴨”成為川菜中宴席上的一道著名菜肴。
現(xiàn)在“樟茶鴨”的做法稍顯復雜了一些,其中加了不少的原料,腌料中有醪糟汁、味精、糖、五香料等等。其實,傳統(tǒng)樟茶鴨的做法非常簡單,但口味兒卻是奇香。它主要用的是,紹興上好的黃酒、四川的花椒和少許麻椒,還有鹽、蔥、姜等,其味道主要出自用了四川的樟樹葉或樟木屑、花茶等熏制后的香味兒。
我在兩年前曾為朋友們介紹過樟茶鴨的做法,那時做樟茶鴨在北京買不到整只的白條鴨,大多是凈膛后破為兩半的鴨子,偶爾見到整鴨也是無頭的。這次在家樂福超市,正好見到整只帶頭的白條鴨便買了兩只。制作樟茶鴨,關鍵是在熏制環(huán)節(jié)上掌握好就可以。熏制時離不開糖,使用紅糖或白糖都可以,最好還是使用紅糖,因為紅糖比較容易上色?,F(xiàn)在店家大多買不到樟樹葉或樟木屑,都以柏樹葉或松樹葉來代替,熏制后味道會淡一些,但也是相當不錯的。今天,就用柏樹葉以傳統(tǒng)簡單的方法來制作這道“樟茶鴨”,此種方法也最適合在家庭制作,特推薦給大家。其做法如下。
原料:
凈膛整只白條鴨一只1200克、荷葉夾12個。
腌料:
紹酒35克、花椒20克、精鹽40克、味精3克、蔥青50克、姜片30克。
熏料:
柏樹葉30克、茉莉花茶10克、白糖60克。
做法:
1-7、把白條鴨洗凈瀝干水份,在鴨身和內腔里倒入適量黃酒用手抹勻。調制腌料;往花椒里倒入少許味精、適量鹽拌勻,然后均勻的撒在鴨身上并用手進行按摩,尤其鴨腿肉較厚的部位要多搓幾遍,把鴨身搓大約十分鐘就可以,然后往鴨的內腔里塞入蔥青、姜片和花椒,把鴨放入盆里蒙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腌制10-12小時即可。
8-9、腌好后進行熏制;把柏樹葉、茶葉和白糖混合拌勻,往鍋中鋪好一張錫紙,上面撒上拌勻的熏料架上鐵篦子,把腌制好的白條鴨放在篦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