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9 16:52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能聽到或者看到當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吃點甜食,我們先不說其成分功效是否真的有效,其實甜食一般制作精美,清香撲鼻,可謂色香味俱全。所以,不談生理上的效果,在心理上是有積極作用的。
那么,生理上到底有什么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糖分可以抑制大腦中的一種名為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的物質發(fā)揮作用,影響人的情緒。而情緒低落時, 比如抑郁癥患者,大腦中該物質的水平本身就較低,如果再攝入大量糖分,對情緒只會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此外,精制糖和精制糖水化合物會消耗改善情緒的 B族維生素,使情緒調節(jié)功能受到影響。發(fā)表在《英國精神病學雜志》的一項針對3400多名中年人的調查發(fā)現(xiàn),膳食中含糖類等加工食品太多的人,患抑郁的風 險可能增加58%。
那么是不是就說明心情不好吃甜食是謬論呢?其實并非如此。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和實驗,巧克力是確確實實可以幫助調整心情的食物,吃巧克力可以讓心情變好,是因為大腦里的血清素和腦內啡釋放出來的關系,這兩者都是會讓人感到愉悅的化學物質。而黑巧克力所含有的黃烷醇可以有效降低血壓。因為黃烷醇會刺激人體在血液里產(chǎn)生一氧化氮,有助于血管舒張。所以,心情不好的時候吃點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是完全有效也是有科學依據(jù)的。
那么一開始的結論是怎么來的呢?其實,我們的常識沒有太大的錯誤,只是沒有準確描述,誰讓很多甜食都有巧克力成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