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38
1月以來,我國大中城市蔬菜價格持續(xù)波動。新華社就各地蔬菜主產區(qū)和當前蔬菜產銷流程進行了跟蹤采訪。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蔬菜生產總體上能夠滿足消費需求,菜價上漲主要原因并非供需矛盾。據北京市農業(yè)局信息中心分析,從1月、2月的菜價走勢圖,可確定菜價普漲至豬肉價的困局是被某種“力量”拉高的,在通脹和其他產品價格上升的環(huán)境下,蔬菜價位逼迫就犯。(見2011年2月20日齊魯網)
漲!漲!漲!全國農貿市場“漲”聲一片,先是漲肉,接著漲菜,肉菜接力上漲,欲與壟斷試比高,最終,蔬菜價堪比豬肉價。不知是“沖動”,還是“越位”?
曾有典故,豆腐從上海挑賣北京,豆腐盤成了肉價。然而,現(xiàn)如今,蔬菜毋須“越位”,堪比肉價貴。自蔬菜價格攀升至肉價之后,老百姓開始糾結于吃肉還是吃菜的兩難選擇:天天煮肉吃吧,營養(yǎng)不良,更何況又非“武松時代”;餐餐炒個青菜吧,還不如吃肉來得實惠。左碗肉右碗菜,誰該吃、誰不該吃,老百姓端著飯碗干著急,肉與菜誰的價格便宜或廉價則首選吃誰?
這年頭為肉而憂,為菜而愁。真是無奈選擇,無趣好吃。
蔬菜堪比肉價貴,“逼良為娼”當怨誰?權威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蔬菜生產總體上能夠滿足消費需求,菜價上漲主要原因并非供需矛盾。據北京市農業(yè)局信息中心分析,從1月、2月的菜價走勢圖,可確定菜價普漲至豬肉價的困局是被某種“力量”拉高的,在通脹和其他產品價格上升的環(huán)境下,蔬菜價位逼迫就犯。這既是警鐘,更是“禍根”。
今年以來,農貿市場再度驚現(xiàn)菜比肉貴的怪象。北京農產品批發(fā)市場價格指數(shù)顯示,1月北京菜價20天上漲20%,大部分蔬菜一周上漲一倍,個別蔬菜甚至上漲幾倍;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表明,全國50個城市的農產品價格中,黃瓜、豆角、西紅柿等品種價格上漲明顯,有的蔬菜價格已接近或高于豬肉價格;新華社監(jiān)測數(shù)據,21種蔬菜中有10種價格上漲,4種價格持平。由此看來,蔬菜堪比肉價貴已是普遍現(xiàn)象。其原因屬自然災害或物價調控或幕后黑手,根子在何處,不得而知?
一枝一葉總關情,物價是最敏感的民生信號,2010年韓國“大白菜危機”便是例證,當引以為鑒。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的“菜籃子”穩(wěn)定,是各級政府最直觀、最實惠、最廣泛的“民心工程”。